巍巍红井映初心,猎猎军旗铸忠魂。红都瑞金作为“地球上的红飘带”起点,见证着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。为深入探寻红色基因的源头活水,2025年6月28日至30日,565net亚洲必嬴“叶坪足迹铭峥嵘,青年赓志启新程”实践队,踏访江西瑞金叶坪这片孕育了共和国雏形的神圣土地。
踏访圣地溯源头 峥嵘岁月砺初心
“当年鏖战急,弹洞前村壁。装点此关山,今朝更好看。”这是毛泽东同志在瑞金大柏地写下的词句。瑞金,这座承载着厚重红色记忆的城市,便是“今朝更好看”的生动写照。实践队踏入叶坪,在这片孕育红色基因的沃土上,以历史的足迹为经纬,深切感知红色基因在薪火相传的磅礴力量与深刻演变。深入叶坪革命旧址群,简陋的陈设诉说着人民政权初创的艰辛与伟大,长条木凳仿佛回荡着“一切权力归苏维埃”的历史强音;移步革命历史博物馆,展馆讲解员引领队员们凝视着一件件珍贵史料: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》手稿、土地革命时期的田契、扫盲运动的课本,立体呈现了党领导苏区军民在极端困难条件下,进行政权建设、土地革命、经济探索和文化教育的伟大实践。每一件文物都是穿越烽火的无声见证,铭刻着苏区军民红色精神之源。
生生不息的红色基因,承载着党的初心使命,穿越时空而历久弥新。叶坪的星火,早已化作神州大地的燎原之势,辉映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历史、开辟未来的真理。




赤诚永续苏区魂 老兵寄语励青春
“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教日月换新天。”毛泽东同志在《七律·到韶山》中咏怀的革命气概,在叶坪镇退伍老兵那饱经风霜却依然坚定的目光中,得到了深刻的映照。他们是红色历史与精神的传承者。实践队怀着无比崇敬之情,开展了“老兵红色记忆专访”,与五位退伍老兵促膝长谈。交流围绕“初心回望:为何跟党走”、“岁月铭记:苏区精神伴我行”、“寄语青年:信念永传承”三个维度深入展开。退伍老兵们深情追忆在党的感召下投身祖国建设事业的赤诚之心,分享在不同岗位上艰苦奋斗、服务人民的亲身经历。在朴实话语与坚毅神情间,苏区精神中那份对党的忠诚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一心为民的情怀,跨越时空,得到了最真切的传递与印证。“要珍惜好时代,把艰苦奋斗、一心为民的精神传下去”,退伍老兵们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嘱托,字字恳切,饱含期许。他们用一生的坚守与奉献,生动诠释了红色基因如何在和平建设年代,通过个体的忠诚实践得以守护和弘扬,展现了苏区精神跨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。


守正创新传薪火 青春实践焕红光
“年年后浪推前浪,江草江花处处鲜。”毛泽东同志在《七律·洪都》中的这句诗,生动诠释了时代更迭中新生力量的蓬勃朝气与事物发展的鲜活生机。红色基因绝非尘封的历史标本,而是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永恒密码。新时代青年肩负起让红色基因焕发时代光彩的使命,深刻理解“守正”是根基,“创新”是生命力的源泉,以契合时代脉搏的方式激活其价值。
实践队深入革命圣地瑞金市,创新性地探索“红色+”发展模式,以革命旧址群为轴心,串联纪念馆等核心节点,运用数字化展示、沉浸式体验等手段,将“一苏大”会址点燃的民主星火、红井承载的为民情怀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精神滋养。设计以“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”为原型的文创产品,让抽象的历史精神化作鲜活的当代符号。同时,紧扣乡村振兴,打造“红色+农业产业”研学路线,依托当地蓬勃发展的茄子产业,从田间采摘的辛勤劳作,到农家烹饪的生活实践,青年们身体力行地诠释着苏区“自己动手、丰衣足食”的艰苦奋斗精神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实践内涵。积极拥抱新媒体阵地,做“红色+融媒体”宣传模式,拍摄制作短视频等融媒体产品,用青年的话语体系阐述跨越时空的红色故事,让红色精神的火种在网络空间薪火相传。
在党的创新理论的指引下,实践队员对瑞金所孕育的苏区精神、长征精神进行了时代化解读与创造性实践。新时代青年理应牢牢守护着红色基因的“根”与“魂”,以青春智慧赋予其契合新时代的“形”与“神”,使这片土地上诞生的伟大精神,始终成为激励青年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旗帜。



从中央苏区军民以生命铸就红色基因的“根”,到革命老兵用一生守护红色基因的“魂”,再到新时代青年以创新激活红色基因的“力”,瑞金这片土地上的红色传承,始终在党的引领下一脉相承。此次瑞金之行,队员们不仅寻到了红色历史的源头,更触摸到了红色基因的脉动。他们也将带着这份红色基因的当代注脚,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续写红色篇章。
瑞金的红色光芒,永远是青年心中不灭的精神灯塔。